您好,欢迎访问百思安安全,我们主营:安全生产标准化,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安全评价,职业病危害评价,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与治理,责任清单制,环境评价

品质优

环节把控 产品优质

实力强

专业过硬 经验丰富

售后快

紧密对接 极速受理

耿老师:173 4588 3319
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评价-环境评价-应急预案公司-成都百思安安全
您的位置: 主页 > 政策法规 > 评定标准

评定标准

评定标准

地址:成都市武侯区武侯大道顺江路77号吾悦广场1栋905室

咨询热线:

173 4588 3319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估指南 AQ/T 9011-2019

发布时间:2022-08-02 14:30人气: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兴凯、雷长群、高双喜、孔亮、时训先、闫立、石国领、张明、李定林、王文靖、陈兵、李永兴、李晖、蔡镇坤、周劲松。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估指南



1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估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序与评估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内容适用性的评估活动。根据预案类别、适用的对象不同,评估工作的组织及实施可参照本标准进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63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应急预案emergency response plan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最大程度减少事故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应急准备工作方案。


3.2

应急响应emergency response


针对事故险情或事故﹐依据应急预案采取的应急行动。


3.3

应急预案评估emergency response plan assessment


对应急预案内容的适用性所开展的分析过程。



4基本要求


4.1评估目的


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是否需要修订做出结论,并提出修订建议。



4.2评估依据


主要依据以下内容:


a )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性文件;

b )生产经营单位风险评估结果﹔

c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组织机构设置情况﹔

d )应急演练评估报告﹔

e )应急处置评估报告;

f )应急资源调查及评估结果;

g )其他相关材料。


5评估程序


5.1成立评估组


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和分工,成立以单位相关负责人为组长,单位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应急预案评估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制定工作方案。评估组成员人数一般为单数。生产经营单位可以邀请相关专业机构的人员或者有关专家参加应急预案评估,必要时委托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实施。


5.2资料收集分析


评估组应确定需评估的应急预案,依据4.2收集相关资料,明确以下情况:

a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性文件及上位预案中的有关规定变化情况﹔

b)应急指挥机构和成员单位(部门)及其职责调整情况﹔

c )面临的事故风险变化情况﹔

d )重要应急资源变化情况;

e )应急救援力量变化情况;

f )预案中的其他重要信息变化情况;

g)应急演练和事故应急处置中发现的问题﹔

h )其他情况。


5.3评估实施


5.3.1采用资料分析、现场审核、推演论证、人员访谈的方式,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


a )资料分析:针对评估目的和评估内容,查阅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应急预案﹑风险评估方面的相关文件资料,梳理有关规定、要求及证据材料,初步分析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应急预案编制内容要求参见GB/T 29639;


b)现场审核:依据资料分析的情况,通过现场实地查看、设备操作检验的方式,准确掌握并验证应急资源、生产运行、工艺设备方面的问题情况﹔


c)推演论证:根据需要,采取桌面推演、实战演练的形式,对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响应机制、信息报告方面的问题进行推演验证;


d)人员访谈:采取抽样访谈或座谈研讨的方式,向有关人员收集信息﹑了解情况﹑考核能力、验证

问题、沟通交流、听取建议﹐进一步论证有关问题情况。


5.3.2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估表参见附录A。


5.4评估报告编写


应急预案评估结束后,评估组成员沟通交流各自评估情况﹐对照有关规定及相关标准,汇总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并形成一致、公正客观的评估组意见,在此基础上组织撰写评估报告。



6评估内容


6.1应急预案管理要求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性文件及上位预案是否对应急预案作出新规定和要求﹐主要包括应急组织机


构及其职责、应急预案体系、事故风险描述、应急响应及保障措施。


6.2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主要包括:

a )生产经营单位组织体系是否发生变化;

b )应急处置关键岗位应急职责是否调整﹔

c )重点部门应急职责与分工是否重新划分﹔

d )应急组织机构或人员对应急职责是否存在疑义﹔

e )应急机构设置与职责能否满足实际需要。


6.3事故风险


主要包括:

a )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风险分析是否全面客观;

b )风险等级确定是否合理;

c)是否有新增事故风险﹔

d)事故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能否满足实际需要﹔

e )依据事故风险评估提出的应急资源需求是否科学。


6.4应急资源


生产经营单位对于本单位应急资源和合作区域内可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调查是否全面、与事故风险评估得出的实际需求是否匹配;现有的应急资源的数量、种类、功能、用途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6.5应急预案衔接


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的各类应急预案之间是否相互衔接,是否与相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急救援队伍和涉及的其他单位的应急预案相衔接,对信息报告、响应分级、指挥权移交、警戒疏散作出合理规定。


6.6实施反馈


在应急演练、应急处置﹑监督检查,体系审核及投诉举报中,是否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组织机构,应急响应程序、先期处置及后期处置方面的问题。


6.7其他

其他可能对应急预案内容的适用性产生影响的因素。


7报告主要内容


7.1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估报告编制大纲参见附录B。


7.2评估报告内容:


a)评估人员情况:评估人员基本信息及分工情况﹐包括姓名、性别、专业、职务职称及签字;

b)预案评估组织:预案评估工作的组织实施过程和主要工作安排;

c)预案基本情况:应急预案编制单位、编制及实施时间及批准人﹔

d)预案评估内容:评估应急预案管理要求,组织机构与职责、主要事故风险﹑应急资源、应急预案

衔接及应急响应级别划分方面的变化情况﹐以及实施反馈中发现的问题;

e)预案适用性分析:依据评估出的变化情况和问题,对应急预案各个要素内容的适用性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不符合项;

f )改进意见和建议:针对评估出的不符合项,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g )评估结论:对应急预案作出综合评价及修订结论。


ec87f6f63da04d7d87c0cddd9c681df4_9.jpg

ec87f6f63da04d7d87c0cddd9c681df4_10.jpg


ec87f6f63da04d7d87c0cddd9c681df4_11.jpg


资料下载: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估指南.pdf


推荐资讯